新聞
教育傳媒到校2025年1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德信學校 - 2025年11月
讓男孩敢闖 讓未來可見
作為一所專注於培養男孩的學校,德信學校始終秉持着清晰而堅定的教育方向,培育具「勤、樂、仁、勇」君子精神的優秀男孩。李英超校長在分享中強調,男孩子成熟得比較遲,在小學這第一學習階段裏,男孩的學業成績往往難與女孩比較,而天性活潑好動,創意無限又喜愛挑戰的他們,往往因為學業成績不佳而被判斷為失敗者。德信學校正為我們可愛的男孩子鋪設了安全網,在這安全網上,為他們提供合適的舞台,讓他們喜愛學習,發掘潛能,建立信心,未來能為香港、為國家貢獻力量。這一理念的核心載體,便是學校的校訓——「勤而樂」,它不僅是一種學習態度的引導,更是一套完整的育人價值觀。
貫徹校訓「勤而樂」 享受學習過程
「勤」代表勤奮,是學校希望學生建立的核心品格之一。但李校長也深刻意識到,單純的勤奮容易讓學生感到疲憊,因此「樂」成為了平衡「勤」的關鍵元素。「樂」的內涵不止表面的成就感,當學生取得好成績、獲得家長獎勵時的快樂固然重要,但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的樂趣。這需要從兩個層面入手:一是引導學生學會享受學習,二是老師要用心為學生創造快樂的學習體驗,為男孩們打造更具親和力的成長空間。
嶄新語言教學模式 戲劇教學x體驗式學習
學校結合男孩的天性,探索出獨具特色的語言教學模式。考慮到男孩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,傳統的課堂聽講模式難以讓他們保持專注,因此學校在中文教學中重點推行了戲劇教學和體驗式學習兩種方式。
戲劇教學是學校中文科的一大亮點,中文科組每年都會為老師安排戲劇教學的訓練。課堂上,學生通過戲劇教學活動融入課文、親歷其境,從而直接感受作者的情感,明白其創作動機。通過變成「作者」的過程,讓學生們更深刻地理解文本內涵,在輕鬆的氛圍中提升中文素養;體驗式學習則進一步將知識與實踐結合,例如在教授說明文寫作時,讓學生親身參與「包湯丸」,通過動手收穫真實體驗,自然地梳理出寫作的邏輯順序。
英語教學同樣延續體驗式學習的思路,同時增加更多國際化與生活化的元素。學校有兩名外籍英語老師,為學生營造沉浸式的英語學習氛圍。學校英語課程以「分層互動」的模式為核心,建構高效且多元的學習模式。就特定主題,如高年級會話課程,每個班別均由原任教師及一位外籍教師進行大課教學。在大課基礎上,更設有「小組抽離學習」環節,5-8位學生會在專屬空間,由另一位外籍教師帶領開展小班互動,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充足的開口機會,從而提升英語能力。
推行圖書教學 培養閱讀興趣
為了應對疫情後學生閱讀興趣下降、過度依賴電子產品的問題,學校從今年開始重點推行中英文圖書教學,強調閱讀的重要性。李校長表示,學校一方面引導學生靜下心來閱讀紙質書籍,另一方面將圖書教學與課程緊密結合。當英文科教授「太空人」主題時,圖書館會專門挑選相關的太空類書籍供學生閱讀;中文科講解唐詩時,則會搭配唐詩漫畫、詩人傳記等讀物,讓學生拓展對課程內容的理解。此外,學校還推出「學兄計劃」,鼓勵四至六年級的學兄向學弟推薦好書、講述故事。通過同儕的榜樣力量,進一步激發低年級學生的閱讀熱情,形成良好閱讀氛圍。
階梯式STEAM教育 從普及化走向國際化
學校建立以實踐為本的STEAM學習模式,讓學生從觀察、操作到設計改良,培養探究與創造力,包括以「車」貫穿多個年級成為主題:小三製作磁力車理解基本科學原理,小五組裝四驅車學習電能與齒輪,小四新設「科學科」以能源為主軸,透過製作風能車探究風力轉化與動力原理,發展跨學科思維;高年級則延伸至結構設計與動力改良,為中學及創科學習奠基。同時,學校推行「STEAM for All」,讓全體學生於趣味活動中體驗科技,並設無人機及機械人編程等延伸課,培育具潛能學生邁向「STEAM for Elite」。學校重點組織學生參
與無人機足球比賽和機械人比賽,不僅帶領學生參加本地賽事,還多次赴韓國等海外國家參加國際比賽,其中無人機足球取得顯著成績,去年更有多名學生被選中代表香港參加相關賽事。李校長指出,STEAM教育重於啟發探索精神與自信,不僅能發掘男孩的科學潛能,更讓他們在學習與成就中體驗快樂,為未來發展奠下基礎。
開展嶄新AI教育 善用創新科技
AI教學是學校教育創新的重要方向,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,介紹AI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,例如酒店機械人送餐、智慧停車場的自動識別功能、智慧家居系統等,讓學生了解AI技術如何為生活帶來便利。在此基礎上,學校在IT課中開展AI實踐教學,引導學生製作簡單的AI作品。例如具備自動監測水質功能的智慧魚缸,當感測器檢測到水質渾濁時,設備會自動發出警報提醒換水。
此外,學校也積極探索AI在教學輔助中的應用。今年,學校通過教師發展日為老師開展AI教學培訓,引導他們善用AI繪圖軟件、製作工具等提升教學效率。學生層面,學校成立AI繪畫小組,學生通過輸入英文指令(Prompt)就能生成畫作,去年已有學生憑藉AI繪畫作品獲得獎項。李校長補充,引入AI批改試卷、指導學生寫作等功能已納入學校的未來計劃,學校的AI教育將不斷走向深入。
交流學習形式多樣 深入了解各地文化
疫情後,學校積極配合國情發展,組織學生走訪內地不同城市,深入了解祖國的發展與文化。此外,學校每年都會與日本長崎的學校開展領袖生交流,分享各自的工作職責與經驗,培養領袖才能。學校也曾組織主題學習交流團,例如英國文化交流、越南宗教朝聖、台北籃球集訓等等。
多元課外活動 發掘興趣潛能
男孩子精力充沛,學校特設每循環周三節體育課,讓學生盡情享受運動的快樂。課外活動方面,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與發展需求,構建階段性、差異化的培育體系。一二年級時,學校為所有學生安排統一的課外活動,涵蓋運動、音樂、美術等多個領域,每項活動安排三至六節體驗課,讓學生廣泛接觸不同領域,在嘗試中發現自己的興趣,也讓家長和老師及時了解孩子的潛質與興趣。三年級後,學生開始自主選擇課外活動,學校充分尊重每個孩子的個性化需求。到了四至六年級,課外活動更趨實用化,不僅保留了興趣類項目,還設置了校隊,鼓勵有潛質的學生參加專項訓練,為未來的發展積累實力。
設計「君子培育課程」 培養「勤、樂、仁、勇」
品格教育是學校的辦學核心,學校始終認為,教學生「做一個善良、明辨事非的人」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。基於此,學校精心設計「君子培育課程」,讓學生成為具備優秀品德的「君子」。學校將「勤、樂、仁、勇」四大德行作為君子培育的核心,除了建立校園氛圍及加入常規課程外,更透過「小君子星級計劃」、「小君子獎」等活動讓學生有機會把日常的「君子」生活與同學老師分享,互相學習。而「師生同行計劃」則建立深層的師生互動,讓教師更貼近學生的成長需求,適時提供引導與關懷,鋪設一條幸福而穩健的成長之路。學校亦會設計不同的價值觀教育課題,如「感恩力量」、「護蛋行動」、「岳飛大將軍」等跨學科主題,讓學生連繫知識、拓展視野,促進學生深度學習與多元能力發展。



